• 校友回忆录丨陈柯睿:回到母校,再从母校出发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3-02-21

个人简介

图片

陈柯睿,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原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2018届初中毕业生,2021届高中毕业生。初高中担任班长、多科学科班长,高二任校学生会主席。

现在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担任班长,同时在院团委任职、加入了集成创新社、志愿者大队等学生组织。

校友回忆录

这次回到学校,我在这熟悉的校园里漫步、穿行、奔跑、躺下。呆在大学的时候我曾拼命企图回想起这个地方的点滴,而现在在这里,走到哪,关于哪的记忆就会自然呈现出来。想起一次年级出游归来欢欣未散,一次顶着夜灯、穿行在广播里的集体跑操,一次集合整齐的年级大会,一次张扬,一次苦闷……我在这浓淡不均的记忆里又一次发现了自己,发现了一群最好的家人伙伴,真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熟悉的校园

回到母校也是在母校成长的延续。

我们已经走完了高三面朝窗外的花渔沟的顶楼之旅的末端,不再向天空投注着目光。如今我会想起坐在第一层第一间初一一班的教室里,放眼能看到暇静的绿色小花园矗立在地面上,我和它们共享着无言的生机。在这里6年的触动与体验,与我曾经产生过奇妙的反应,我一直很享受那种状态。在271与母校为大家划出的时空坐标里,我们在这里研究我们的学习,研究我们的成长,我们在这里生活,我们与大家一起学习生活。这里一直在坚持着的特色课程和活动、开办理念和教职工的倾力倾心,带我们看到了在只盯着分数之外还有着更多更广的成长的可能与必须,也为我们创造了建立关系纽带、培养素养和习惯的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春的回忆

在这里,学习生活井然有序,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得到了什么。学校自上而下的自然引导和我们从自身出发的自主规划一年年来愈加契合。六年来我没有敷衍过的成长日记就是最好的见证,我的成长日记记录着我学习的轨迹、思考的延伸、生活的点滴。我们有老师们自主设计的单元教学体系和配套的一系列预习案、探究案、清底子练习,有我们展示的平台。我可以在讲台上流利地给我的同学讲课,练了一手不错的板书。我的老师倾情负责,和我们一起生活,相互学习,共享着成长的点滴。

聆听恩师作报告

我们的课程充实多样,文化课踏踏实实,校本课上能接触到生活中有趣的学科渗透,阅读课沉静,体育课活泼,职业体验真枪实战,家校共建情感流动。享受韵律操中随节奏起舞,喜欢学校的节日和常规,喜欢学校的食堂和宿舍,太多个坐标。说到底,我所喜欢的是这里的人情,喜欢的是置身于这个环境中的自己的样子。那个环境以包容和改进催化着不完美的转变,那里关怀我们的人默默劳动;那里的同伴与我在茫茫学海里并肩作战,在简单日常中过得深刻充实;那样的自己活泼上进,认知、本领和原则都在成长,相信自己的独特和可能性,珍惜身边的纽带,热爱生活,感觉得到自己把握着自己的生命。

再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离开了中学这四十八亩地,更离开了目前的认知范围和已然默认了的生活模式。我们走进大学,便不仅是走进各异的教学楼和景观的综合,更是一个更大的活动圈和资源库。认知的层次提升到更高的台阶,我们需要更清晰地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实时碰撞,更迫切的需要明白自己要什么,清楚自己会是需要靠自己的能耐穿行、矗立在社会的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大学校园

我和罗天辉同学说,这次回来学校,真感觉自己已经是社会人了,不应该来打扰母校师生的生活。天辉开玩笑的说:“什么社会人,你还是读书人!”还留下的老师依旧真诚地和我们几个回来的学生干饭聊天,他们依然像过去我们在的时候那样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在课间谈笑风生又能引领,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和这里的距离从我那几千公里之外的大学又拉近了回来。

沉浸式阅读

我来到我老师带的班里旁听了两节课,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上黑板讲解让课堂氛围很有趣,大家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参与进来,又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这里上课的时光。四人一组两两面对面落座,记得初一才来觉得相较传统的一排排横着坐很奇怪,但没过多久就非常适应了。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规,组员性格各异,学习上擅长的、不足的也不同,在一个小组里能相互补充。我们在组里一起预习、讨论问题、商量谁去上黑板,给大家怎么讲题、一起获奖挨批,到了假期几个人约着一起“进城下乡”实践,收获颇多。小组会重组,不变的是同学之间的尊重、互助共学。记得当年英语课老师充分发动我们讨论考试的试卷,我英语还不错,带着大家分析阅读题,其他好几个组的都围过来“取经”记笔记,回去又跟其他人讲解。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能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分享给大家,提升了我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我自己的演讲能力也是从这里锻炼出来的。

图片
图片

和学弟们一起玩耍

再回到食堂吃上了熟悉的饭菜,想起来过去我和我的同学们常常排坐在一起,老师看到我们也会加入进来,师生一起吃同样的饭菜,聊同样的话题。孙老师是我们的模范,从来不浪费,时常带着我们一起收拾餐桌周边卫生,监督光盘。时间久了,这些都成了我们饮食习惯。2020年疫情时期很不容易,不能堂食。那时每天食堂的叔叔阿姨做好饭都准时配送到我们教学楼每层楼的教室,我们年级自发的就帮着他们一起抬饭收碗,很快都和他们处的很熟了,也更理解他们的辛苦和饭菜的珍贵。餐厅的饭菜依然搭配均衡,比我在的时候又提高了标准,又看到餐厅里几乎没有空座,我是很高兴的。

图片
图片

再次品尝学校的饭菜

回到母校,再从母校出发。

从过去我们并肩作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促成成功的记忆中,抛开自我陶醉,如今我渐渐提炼出了一份独有的坚定。来自我的老师,告诉我用实干和灵动去强大自己的正气;来自我的同学,在同行中给予我每一种我缺乏的品质;来自过去接收到的默默支持。

带着这些东西我将再回到我的大学,继续学习,继续实实在在的做事和折腾,再到有感而发的时候,也会跟别人聊起我跟271的故事,聊起我青春的光和影!

图片